前身位於宜蘭舊城區的旅人書店,是在2014年由林世傑夫婦倆回鄉所開立,雖然是羅東人,但一開始選擇的地點是宜蘭西北地區的宜蘭市舊城,該處在清朝時期便開始發展河運交通,但隨著經濟和人口的遷移已逐漸沒落。林世傑提到,一開始對於開立書店的想像是希望正業以採訪、編輯、寫作為主,而開立書店既可以滿足這些條件,也可以做跟議題有關的推動,不過頭洗下去後才發覺現實跟想像完全不同。
沒落的城區其實充滿了可能性
沒落的老城加上年輕人口外移,居民們對於初來乍到的旅人書店抱持著觀望的心態,也好奇林世傑想要在這裡做什麼,初始還誤以為是租漫畫店的地方或是開店來領補助的。經過長時間的熟悉後,周遭的鄰居們時不時來串門子,或是將書店作為交誼場所,還會自備茶葉跟冰棒,連鄉鎮市的民意代表想要跟年輕人洽談事務,也會選在書店,儼然成為地方的交流中心。
在地方觀察和互動以後,林世傑發現其實有不少年輕人想要返鄉創業,或是希望推廣宜蘭的傳統和文化,但和當地並不熟稔,老鄰里的排外性也會讓年輕人不得其門而入。這時旅人書店就便可以擔任兩方的仲介,協助轉介,例如空間、工作機會、人際網絡等等,讓年輕人可以多參與和利用舊城的空間,而長輩也可以提供資源給年輕人,達到雙贏的局面,書店在此刻成為協助和實踐的工具。
位處鄉鎮的書店能聚攏不同社群居民交流中心的潛力
林世傑認為,有別於大都市的書店,地方鄉鎮的書店其實擔負了解決生活問題的前線角色,對地方長輩來說,書店老闆不僅是管理者,還可以幫他們協助處理生活的大小事,從文書作業到身體問題,形成特殊的生活圈。由於該地較沒落,龍蛇雜處,治安也有很大改善空間,林世傑希望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便從地方的大型公共設施做起,包含公園、廟宇和街區。
林世傑號召地方年輕人在旅人書店對面的公園舉辦市集跟音樂會,少見的音樂表演和親子活動也獲得好評。更有外國的音樂團體來參加,還引來電視媒體報導,對當地住民來說,這代表了被看見和自信,他們也積極成為其中的角色,不管是協助指路、維護環境,甚至也在市集買賣自己手作的物品,舉辦活動不再只是別人的事,也是他們一同參與交流的過程。
其二是地方拜岳飛的碧霞宮,原本是地方知識人文份子聚集之處,但因為文化的轉譯不同,逐漸成為國民黨宣揚的管道,而被當成黨廟,被地方住民認為和自身所求沒有關連,所以香火逐漸衰退。由於在公園舉辦市集獲得不錯的迴響,廟宇的長輩也開始舉辦活動,甚至將廟的閒暇空間租給年輕人開咖啡廳,還出了精忠報國跟還我河山的咖啡豆,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年輕人協助長輩勞力或是電腦的文書處理,廟宇跟咖啡廳看似衝突的組合,也為彼此的客群帶來新的面孔。不只是咖啡廳,廟宇的地下室還讓年輕人練習樂團、英語會話,在空間上做了相當充分的利用。第三是利用舉辦市集要封街,讓街區上閒置已久或是被暫放的汽車可以挪移,讓空間可以還予居民。
林世傑表示,其實對他來說,他和書店所扮演的角色便是銜接不同的族群,做其中廣化的轉譯和提供意見,上述的各種活動,其實也是讓當地居民找回對自己城市的信心,讓年輕人可以被看見跟尊重,透過活動的交流和參與,讓鄰里的關係被重新連結了起來,直到2018年左右,當地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機會,街區變得不再死氣沈沈,對地方來說,這樣的循環也讓長輩跟年輕人找到了一個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