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書店如何透過podcast對讀者發聲——吳家恆

近兩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全台三級警戒,民眾減少出入公共空間,實體講座及活動也暫緩停辦,許多線下活動轉而到線上發展,而其一的新興宣傳工具管道便是Podcast,如何結合實體書店與Podcast,創造更佳的效益,是不少書店經營者好奇的地方,具有豐富電台和Podcast製作經驗的吳家恆,是本次的講者之一。

作為編輯,早期因為需要上廣播電台協助打書,久而久之便開始主持節目介紹書籍的吳家恆,聲音佔了工作比重的一大部分。對於吳家恆來說:「書籍編輯處理的是文字,而Podcast只是把文字的媒介變成了聲音。」

對於有想嘗試Podcast的人,吳家恆初步提出了八點建議:

一、器材的使用:對於以聲音做為主要傳播媒介的Podcast來說,一隻動圈式麥克風是比較基本的配備,大約七八千塊。如果是想要嘗試兩個人以上的對談,那麥克風的成本費用會約在兩到三萬之間,相對錄音室來說,是較低也比較好入手的成本。
二、剪輯軟體的操作:以吳的自身經驗來說,一個小時長的Podcast,後製剪輯時間約需要花3-4倍。例如贅詞的修剪、聲音的修飾等等,如果讓聽眾感到不夠舒服,那他可能就不會選擇聽下去。
三、背景音樂的使用要注意是否為版權音樂,以免觸法。
四、Podcast的內容要跟自身書店的屬性扣連在一起,唯有是自己書店的特色延伸,最後才會導向增強到自己的品牌。
五、線上活動工具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回到實體書店,不管是買書、增進品牌的黏著度、聯繫書店和讀者等,才會是比較正向的發展。
六、對於書店的經營者,建議不要將Podcast作為主要正職工作,正職工作還是需要回到經營書店本身,不然會本末導致。
七、Podcast內容不一定要特別談論某一本書,也可以是「整個相似概念的延伸」進而提到好幾本書,有助於書店的品牌有更全面和清新的面貌。
八、Podcast的單集長度建議在三十分鐘左右,作為通勤、做家事等等的搭配收聽時間,都是比較好操作和入手的。

吳家恆表示:「出版的本質就是為一個不在場的人來做傳遞」,而Podcast只是把媒介換成了聲音,Podcast的創建對書店來說,不啻為一張門票,對於時間寶貴的現代讀者來說,要選擇哪一本書、為什麼要選擇這一本書,他們可以透過Podcast去做初步的認識和決定。

對於有心想嘗試的Podcast的書店經營者,吳家恆認為內容、更新頻率等等都可以以自身為主,不用過度在意一定要固定更新,還是需要回歸到實體書店的經營,更重要的是,釐清製作Podcast是為了什麼,可能是知識的推廣、服務讀者,或是吸引到不同族群來店內消費?吳家恆也鼓勵想要嘗試的經營者,不妨先踏出一步試試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