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起燮(韓國 ThanksBooks負責人)
概念:受人喜愛的社區書店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以社區書店為概念的小書店在弘大正門開張了。
以自由工作者平面設計師為職業,畫畫冊維生的我,決定開書店時被許多人勸退。
小規模的書店受到網路書店與大型書店的夾擊,這時卻說要開一間社區書店,大家不外乎是露出擔心的疑慮,但是我想營運的社區書店卻是和以往型態差異很大的書店。我想開的並不是那種塞滿滿參考書、雜誌、暢銷書,以販賣為主的書店,而是想經營一間能扮演社區型「舍廊房」[1]角色的小型文化空間,為了達成這目標,一定要有明確的概念設計。書店後來開在尊重多樣性的一帶[2],我想若是能成為弘大居民喜愛的社區書店的話,就有持續推動的可能性。我個人常在大型書店瀏覽許久,卻找不到符合需求與喜好的書,對我來說,策展型書店成了解決之道。雖然網路書店有著高折扣率與快速寄送的強大競爭力,書最大的魅力不是只有閱讀的喜悅,挑選過程的樂趣也至關重要。在舒適的空間與人一起挑選好書,分享喜悅,我想這也是實體書店競爭力之一吧。我開書店並非要與大型書店及網路書店成為競爭者,而是成為附近居民喜愛的社區書店。大型書店的魅力是能容納所有書籍,網路書店是能便利實惠地買到想要的書,小型書店則可以與二者並存,附近居民能輕鬆地往來小型書店,如此一來,我們的閱讀環境才會更加健全。
一決定好概念,便著手設計細部計畫。電影要大賣,並不是主角長得帥氣就好,也需要極有特色的配角輔佐才能成功。書店亦是如此,書是主角,配角則是充滿特色設計的空間。首先,咖啡與音樂是跟書難以分捨的絕妙搭配,想像在充滿咖啡香氣的空間裡,聽著喜愛的音樂,挑選書的模樣,著實地激發了興趣。下一步則是文具,在書中讀到喜歡的段落,當下想把我的感受寫在紙質良好的筆記本上,並用好的筆記錄下來。再接下來的配角,或許會出乎大家意料,是家具與花。書桌、書架還有美麗的花,想把這些商品連同書一起販售,不外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在腦海中具體地規劃後,便著手開始進行實踐,面對眼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冒險。首先,從決定開業日開始,再依序整理工作項目。其中,最令人開心的是建立品牌,沒有主要顧客群的情況下,就無需先策劃出試行方案,這階段就能很快地解決。在品牌命名時,考量到充實本質,以及對書滿載感謝之心,取名為「ThanksBooks」。因為想展現溫暖的空間主要色調由黃色雀屏當選,識別要素由最簡單能代表書籍的黑色四方型呈現。設計一直是我擅長的事,並沒遇到什麼大問題,設計以外的事情因為不熟悉,僅憑熱情難免生疏。馬上要補齊準備上架的書量、要盡快安裝銷售系統等,意料之外的事情一直在發生,頭不禁開始痛了起來。雖然向想要進貨的出版社說明ThanksBooks的成立宗旨,由於剛開店不確定性太高,加上是社區型小書店,並沒有願意出貨。籌劃期間向我周遭的朋友說明我想要做的事情,事情也逐漸傳開了。我開始接到出版社的通知,文具通路商也聯絡我,我平時關注的家具公司竟然也可以配合出貨了。下定決心要開書店的這一個半月內,充滿許多不熟練與笨拙,感謝在五家出版社的幫助下,弘大正門的社區型書店ThanksBooks悄然地開業了。
體系:兼顧能的雙贏(Win-Win)體系
剛開始想開書店時,最擔心的事情是,小型社區書店們都是透過經銷商才能拿到書。除了與網路書店以外,出版社並不會與小型書店直接往來,這是我開了ThanksBooks才了解到的事。為了建立書店的永續發展體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堅持與出版社直接打交道。如果接受與經銷商往來的模式,書的進價就會疊加上經銷相關的費用,這會降低書店的收益。儘管實際執行既困難又費時,但我們仍穩定地增加有意直接往來的出版社的數量。ThanksBooks的體系是兼顧能永續發展的關係,讓雙方都能達到雙贏的原則。為了讓合作的出版社能獲得一些好處,ThanksBooks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以書為主的展覽,與出版社一起動腦後亮相的ThanksBooks展覽,是長達一整個月的時間,以別出心裁的方式介紹展書。為了這展覽,ThanksBooks的主牆與大型桌面始終都是開放的,並無固定擺放的書籍。在不寬闊的店內空間,我不得不留空相當大的區域,讓展覽能夠在這空間激盪出更多的對話。出版社可以利用ThanksBooks場地來宣傳,面對面認識讀者,每月ThanksBooks會重新佈置,對於讀者來說,每月都有不一樣的新鮮感。書籍的供應透過每月的協商,找出彼此覺得最合理的原則作業,比起遵循以往的做法,我們是與出版社是相互溝通後才共同決定。最初開業時,僅有五家出版社願意供書,書店的好名聲慢慢傳開後,六個月後,願意直接往來的出版社的數量增加至約四十家,兩年後則來到約三百家。我瞭解到與其嘗試一直增加往來出版社的數量,不如建立一個體系,出版社的書籍受到重視,也會放心地將自家的書放在ThanksBooks的體系販售,自然而然地,出版商不僅主動提出往來要求,也接受了我們的體系。
對於一家社區型書店來說,要想成為具有公共場所特色的文化空間又不偏向商業化,真是件不容易的事。自開業以來,ThanksBooks能夠發揮其作用的最大秘密即是托雙贏體系的福。在圍繞ThanksBooks所有利害關係中,雙贏即是對於雙方的最佳解法。就如同我以營運書店的立場、書店員工的立場、提供書籍的出版社、及買書顧客的立場都一樣重要。我的角色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不同位置的人溝通交流。因此,ThanksBooks不單是賣書的地方,也是販賣服務的場所。即使客人沒有買書,ThanksBooks也提供了一個舒適閱讀書籍的環境,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即使只是來拍照就離開、帶外食飲料入場,及坐在沙發上長時間看書就離開等,都請放心享受不必介意。我認為如果有更多的人喜歡這個空間並珍惜它,那麼銷售量自然而然地會提高,結果短時間內就應證了我的想法。而且,讀者加入ThanksBooks會員的當下,馬上就能享受九折的優惠。雖然書籍的毛利很少,九折對於利潤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就以我自身消費經驗來說,就連我在大型書店裡挑書,比較折扣高低後,最終還是選擇在網路書店下訂,所以我希望ThanksBooks能夠解決這種矛盾,讀者也可以輕鬆地買書。對於與我們有業務往來的出版社而言,ThanksBooks不僅是展示書與推廣書籍的功能而已,而是有信譽的通路,這樣才能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銷售開拓的初期,雖然九折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但是有助於增加書籍銷售量。除此之外,ThanksBooks還有販售家具,這也是雙贏體系下的結果。網路線上家具公司「BYHEYDEY」在開業時沒有能向顧客展示的空間,ThanksBooks發覺到這點,向「BYHEYDEY」提出成為展示空間暨販賣處的提案。這樣不僅省下創業費用中占比不小的商品成列台費用,此外,家具銷售成為書店的收入來源之一。CD也是。儘管唱片在這時機不好賣,與其進一些人氣CD,還不如在弘大附近開一家獨立唱片行,讓附近的居民能夠。對於附近想要找尋獨立創作作品的居民,ThanksBooks則是提供了最理想的空間。
為了讓組織建立出一個堅固的系統,原則與應變能力的安排固然重要。ThanksBooks讓所有的業務都變成手冊SOP化,並共享其中的內容。如果某天有人臨時無法上班,工作不會因沒負責人停擺。,書店職員可以嘗試發想設計宣傳品,相輔相成,大家能輕鬆互補彼此的工作。此外,一件事具備專業精神是理所當然的,但願意體驗各種各樣的事情卻很難得,我相信設計師並不是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而是在商店裡試著販售商品並與客戶進行溝通,要抱持著我所經歷的考驗都應被視為良好學習與成長機會,重要的是牢記原則、警惕習慣性工作,並嘗試出更佳的方法。我們要做的是拋棄隱藏在身體裡陳規定型的觀念,並抱持著不嫌麻煩的心。
ThanksBooks的永續雙贏體系也與設計工作串連在一起,曾往來的出版社已開始委託我們設計書籍,甚至也有商標設計的請求。ThanksBooks展現社區書店的新概念,成為韓國書店圈的新起之秀,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合作提案,書店的規模自然而然地擴張了。我相信向社會展示自己的專才,自然會遇到需要我的人。設計師經營的書店展現出的設計強項串連起來設計業務,這不外乎是賦予ThanksBooks永續性的力量,因此我一直收到希望仿效ThanksBooks的新概念書店開設委託。
與文化體育觀光部進行合作計畫,在偏鄉地區建立圖書館,並於二〇一五年在延坪島開設了供士兵使用的「延坪圖書館」。此外,還在二〇一六年襄陽郡開設兒童讀物遊樂區「Tatti」。根據企業對書籍空間的委託,SK幸福基金會與安東市共同建立了繪本圖書館「Gurume ON」與BookCafe 「Gurume OFF」,還有Hana銀行的「Maybe Library」。
除了設計委託外,還有人提出開設新分店的請求,隨著品牌力量越強大,不斷收到來自大型購物中心的進駐請求,但是我不想讓ThanksBooks在各地開設,變成連鎖店型態。為了要讓社區擁有更豐富的文化,須建構只屬於當地特有的文化藝術。由於ThanksBooks是起源於弘大正門的一個社區書店,所以我只想在弘大周邊做一個文化藝術計畫,在新區域的書店則會以全新的概念與設計發展為原則。為了開發出新概念,我們尋求能達成協同作用的合作夥伴與永續雙贏的體系。因此,二〇一六年在江南高級選品店「Queen Mama Market 5」,與一家進口專門書店「Post Poetics」共同開設了名為「PARRK」的書店,以「自然與書籍」為概念的新書店。二〇一七年我們在貨櫃屋購物中心「Common Ground」中開設了一家名為「Index」的書店,是有販賣海報的書店。與視覺文化專門雜誌《GRAPHIC》及《文字研究所》透過實驗性質的合作,一起嘗試將書店打造成為行動時代的新媒體,其目標是長期性收集與紀錄出版與視覺文化,並超越書籍的銷售量。
文化藝術: 能一起成長的公共理念
目前ThanksBooks與Index雖是以專業化的概念,建立完善的體系與持續累積豐富的藝文底蘊,但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從未都能如此簡單而隨心所欲。陪伴日常生活的最大力量就是同僚友愛,我們為自己的工作自豪,並一起逐漸成長,我們最看重的是書店呈現的藝文底蘊,而非快速且高效率的業務處理能力。因為缺乏經驗犯點失誤,即使做事笨拙,只要不氣餒,有自信心地處理事情就好,為此只需雙方互相微笑、互相理解與關心彼此就好。即使團隊因此走得很慢,只要享受路上的風景即可。,檢視目前的銷售情況,擁有良好競爭力的大型出版社透過展覽後會有不錯的書籍銷售量,,雖然我們只是提供一個空間,因為獨立創作者的投入,書店生活變得更有趣了。這就是ThanksBooks和Index銷售的品項越來越多的原因,即使這些品項占營業額不高,但能提高品牌競爭力,並協助獨立創作者成長。
自二〇一四年以來,ThanksBooks一直致力於樹立韓國獨立書店文化,與首爾市政府共同執行《首爾市書店地圖》,並分送地圖至各鄰里方便索取,地圖介紹了各種獨立書店的魅力,並從「書店散步──首爾」的節目向市民介紹書店的散步路線。在《2019首爾遊書店 #seoulbookshops》則是擔任向市民傳達獨立書店的各樣魅力的角色。
據我經營一家獨立書店的經驗,公共性、社會成就與個人滿意度是密不可分的,在穩定的社會基礎上是有可能達到的。公共設計應該是一種投資,而不是被歸類為慈善事業。個人事業若有社會的共同利益支持,會更多元且具有永續性,雖然許多基礎設施與文化活動需要政府改善與支持,,藉此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人們也能因公共利益的外溢效果而成長。
在距離人們願意花時間與購書來享受閱讀的社會風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社會的氛圍將會被改變。如同我小時候,書籍是被視為珍貴的存在,書應該要被更重視。在一個很棒的空間中挑選一本書的樂趣,這應該能成為每天生活的力量。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人們常常迷失自我,對於自己喜愛什麼東西都不了解,閱讀能助於原本僅朝外的天線轉向內,重新了解自我。我想這就是小型獨立書店存在的意義吧。
[1] 弘大,指弘益大學,是以藝術、設計相關學系而聞名的韓國大學。弘大一帶號稱全首爾最年輕、自由的地區,更是藝術與地下文化蓬勃發展的重鎮。
[2] 在傳統韓屋裡,是接待貴客的迎賓廳暨文化藝術討論之空間,文人墨客在此談天說地的討論,亦可在此作詩飲酒。
本文原收錄在李起燮〈與社區居民一起成長的書店〉,《Indie Reader》,no.3 留住一切親愛的,2020.6
在〈【韓國】書店永續發展的雙贏體系〉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