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本出版界的現狀與對策——B&B Books 內沼晉太郎

B&B Books

目前我在日本經營新型態的書店和圖書館,指導各種與書相關的企劃,且經營小型的書店和出版社。另外也開設講座及書寫相關的文章,提供給從事與「書」的相關工作及舉辦活動的人。最新出版的《本屋読本》(《未來書店入門》,暫譯,二〇一八,NHK出版社)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聖經、或者教科書般的存在,並努力地朝書中的目標邁進。另外,我對於其他國家的獨立型書店和出版社也相當感興趣,《本の未来を探す旅 台北》(《書的未來探索之旅──台北篇》,暫譯,二〇一八,朝日出版社)、《本の未来を探す旅 ソウル》(《書的未來探索之旅──首爾篇》二〇一七,朝日出版社)、這兩本書採訪了台灣台北和韓國首爾的獨立書店與出版,接下來我將簡單地描述日本出版界的特徵和現狀。

在日本,出版業界整體的販售物流金額的最高紀錄是在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間。到達高峰之後,目前紙本的銷售只剩下一半以下。一九九六年,書籍一兆一千億日圓+雜誌一兆六千億日圓=兩兆七千億日圓,但到二〇一八年書籍七千億日圓+雜誌六千億日圓=一兆三千億日圓並且持續下降中。另一方面,電子書籍和電子雜誌總加為兩千五百億日圓,大約佔總計金額的十五%。

在日本的出版物流中,書籍和雜誌是在同一個物流網中流通。擔任物流的公司(在日本)稱作「取次」(同等台灣的中盤商),主要是「日本出版販售」和「東販」,上頭寫到物流總額的八〇%主要經由這兩間公司。但也並非所有的出版社都採用這種方式,每當新書出版的時候,會按照銷售的成績而自動訂書的機制,稱作「評估配送表」(日文:見計らい配本)。從書店角度來看,就是事先沒有訂購的書會「自動」配送到店內。而「評估配送表」是基於日本兩大商業制度「在販制」和「委託制」。簡單來說,意旨「必須以定價販售」和「可以退貨」這兩條規則。在這樣的架構(規定)下,若陳列的書籍不賣的時候,可以退貨等於降低了風險,在某個時代的日本書店雖然獲利低但卻也都還生存的下去。

但慢慢的銷售量不停下降的情況下,書店的經營也逐漸變得困難。現在日本書店是以一天倒閉一間的速度進行著。但在我所知的範圍內,面對這樣的狀況國家並沒有對書店或出版社立定任何政策。日本於二〇一九年十月開始,消費稅從八%漲到一〇%。在那個時候有提出將書籍和雜誌等出版物,維持在8%不做調動,但結果並沒有被採用。(酒類、外帶的餐飲和每週發行兩次以上新聞,則是維持在八%的消費稅)。

雖然國家政府沒有什麼動作,但地方政府開始有了行動。在我擔任指導的青森縣八戶市「八戶Book Center」是由地方政府經營。雖然在八戶市內也有書店,但所販售的書籍還是匡限於雜誌、文庫本、漫畫、暢銷文學書、商業用書、工具書和自然科學相關的學術書等等;海外的文學作品、藝術書相關的書籍,因為需求量較小,在一般的書店並不會擺放。因此,市政府希望能夠建造一個能放置這類書籍的設施。先讓在東京市中心有能力的書店店員,移居到地方,同時也請在地書店的店員一同協力經營。不只是賣書,也規劃藝廊(策展空間)並策劃與書相關的展覽,舉辦各種活動,邀請書店和出版社一起加入,參與企劃。

傳統的連鎖書店,在這數十年間經營日漸艱辛,所以開始納入大型中盤商和大型印刷廠的底下,轉向更有效率的經營模式,摸索出自己的生存道路。不單單只是進書販售,還附設咖啡館,或者跟著生活雜貨等書以外的商品一起銷售。舉辦付費的活動和講座,各種經營模式。最近,以入場費或月費的方式,提供悠閒的閱讀環境或工作空間的書店,也漸漸受到矚目。

另外,不一定有和大型中盤商合作的地方獨立型書店、獨立型出版社也慢慢增加。因為受到愛書人的支持,在嘗試各種錯誤中,摸索出自己的經營之道。像是以副業的方式,按照個人生活型態,用平日晚上或者休假日來營業,再者是利用店面的某一角落,或活動的名義販售書籍等等,有些也會製作小誌(zine)等個人出版品。讓喜愛書的讀者也隨之增加。

本文作者

內沼晉太郎,日本的選書師、創意總監。 1980年出生於東京。從事選書工作超過十年以上,創造人與書相遇的機會,打造閱讀角落。參與大型的公共設施書區設計。Numabooks(以書為主體的企畫公司)代表。VALUE BOOKS(バリューブックス)顧問。2012年共同創辦了下北澤的新書店「B&B」,除了販售書與啤酒之外,並持續每日都有講座活動。此外,擔任網路雜誌「DotPlace」的主編,思考未來的寫作、編輯和出版。

本文原出處:內沼晉太郎〈日本出版界的現狀與對策〉,《Indie Reader》,no.3 留住一切親愛的,2020.6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