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學】青年想法

生活在此方──梓書房的二手書世界

曾淯慈和蔡佳真從大學畢業就待在二手書店工作,她們熱愛看書,更喜愛舊書,就連研究所的畢業論文都是研究二手書店,而這也成為她們開一間二手書店的起因。
二手書夾藏著書主人的痕跡與回憶,淯慈與佳真生活在二手書堆裡,翻閱著每本書收藏的時空故事。在她們建構出來的二手書世界中,書搭起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用自己獨特的「二手再生術」,試圖幫舊書找到新面貌。

家鄉絲念──紅絲線的家鄉與文學牽連

原先在台北遊戲公司擔任故事企劃的林虹汝,在日本三一一強震後,意識到生命無常,下定決心追尋期盼已久的想法,回到家鄉彰化,開立紅絲線書店,以書店為據點,用書與文學,重新認識彰化這塊台灣文學寶地。
紅絲線書店就像一個容器,每一位來這裡的讀者,都能在這裡感受自己與文學的牽連,獨特而幽微,紅絲線書店的樣貌,隨著客人而日漸變化,正是書店與人最珍貴的交流。

老書局的嬗遞──仁偉書局的文化記憶轉型

仁偉書局是嘉義的老字號書局,經歷將近四十個年頭。傳統書局曾是台灣重要的文化據點,它有特殊的經營定位,是各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場域,更是小朋友與學生的「百貨公司」。
年輕的羅怡芬是書局的二代接班人,仁偉書局不只陪伴她長大,也陪伴了無數嘉義人成長,更是父母親打拼多年的心血。她要如何結合老書局的精神與新的經營策略?如何與父母親磨合出最適合的合作模式?怡芬正在摸索現代版的嘉義「仁偉書局」。

青年掀海風──掀冊店的苑裡書活經驗

二〇一二年的苑裡反風車運動,讓一群關注環境議題的新血注入苗栗苑裡,劉育育、林秀芃與其他夥伴,在這場社運中發現,苑裡不只存在環境及城鄉資源的問題,也缺少一個能夠照顧在地、解決問題的團體與空間。社運過後,她們繼續留在苑裡,打造一間能夠讓人認識苑裡的「掀冊店」,藉此空間串連各界資源,並且孕生出「教芋部」計畫,改善教學資源不足以及農民作物行銷的問題,在苑裡掀起一陣良善的循環變化。

更多精彩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