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的開始,「Pasela’an緩緩書屋」劉于仙帶現場聽眾做「mcdick點酒禮」和在場的靈打招呼,並邀請有意願的聽眾喝一點酒共同致意。「Lisoso’你說說工作室」成員Moli Ka’ti 摩力 旮禾地向現場聽眾解說點酒禮的意涵:「我們原住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跟當地的祖先或是祖靈去做一個mcdick點酒禮的儀式,為什麼這麼做呢?就是我們來到此地,希望不會打擾你們,以點酒行禮來和你們打招呼。」
劉于仙說起平時的生活範圍大部分都在花蓮光復鄉,「當地族人大部會去花蓮市工作或就學,花蓮市在花蓮北部,光復鄉在中部,更南部是富里,要讓大家更有印象一點的話,富里是在池上北部。光復鄉有兩個古老的部落,Fata’an馬太鞍和Tafalong太巴塱。」劉于仙是太巴塱阿美族的媳婦,有一族語名字叫作Awa,和Moli、庫瑪小姐(黑狗店長)一起經營緩緩書屋。
在部落常常會聽到很多故事,在花蓮生活的人其實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專業,一開始開書店是想要讓大家能聚集在一起彼此分享故事,「想要說話與聽話,因為在現今社會中,說阿美語的空間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們創造讓老人家說給我們聽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開始做母語推廣、藝術創作,舉辦田調文史活動、製作繪本刊物、採集與錄製歌謠。透過自己創造阿美語生活環境,帶孩子到文化健康站聽老人家全族語對話。
大家看到「Pasela’an」緩緩書屋,就是我們空間的族語名字,an的意思是只要在阿美族後面看到an,就是一個地方場所的意思,然後se是喘息、喘一口氣。Pasela就是「喘一口氣」的動作,所以從中文的邏輯把它連貫起來就會是Pasela’an——喘一口氣的地方。劉于仙曾經想說Pasela’an要叫作「一口氣書店」,感覺就很有毅力又很有耐力,但朋友聽她說,「一口氣」感覺好像很快就要結束,既然想要在這邊喘一口氣休息,就叫「緩緩」。台東有晃晃,我們是花蓮緩緩,緩緩書屋的空間原本是站長宿舍,也是一個百年老屋。
「一開始其實這棟屋子還不是書店的時候,我們只是在裡面活動,慢慢因為大家的想像讓緩緩成為一間書店。希望空間裡能有在地的參與、閱讀釀作。像點酒禮的米酒,在緩緩也學習釀酒,釀酒的前身跟植物採集有關係,所以我們學習知識並不是只是接觸實體紙本,而跟生活、採集有更緊密的關係,這也是和大家分享的一個目的。」
Moli說,我們想要把語言、歌謠繼續留下來,如果語言不早一點做蒐集和田調,族群文化可能因為老人家離去就消逝了。從老人家傳授給我們的生命經驗中得知,阿美族是狩獵民族,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是1875年後才學會的技術,是比較後期才學會的生活技能。雖然祖先住在平地,但也會到山上狩獵,或在山上種植芋頭、花生等等。
日本時期糖廠有300公頃的土地,到了國民政府時期,糖廠用地擴張至1800公頃。這樣的狀況是怎麼發生的?Moli說早期阿美族沒有土地登記的概念,以前被日本人重劃土地,加上擁有土地被收的稅金昂貴,所以很多族人放棄自己耕作的農地。在于仙和夥伴向老人家田野調查後發現,過去族人流失土地可能是因為語言不通、通譯的錯誤、沒有錢繳稅金、直接奪走、時代動亂變遷,因而土地被插旗為公所或政府用地,這就是歷史的不正義。
花蓮有一群人在做不同的事,有的人開母語幼兒園、劇團、編讀繪本,用不同的方式在努力生活。市面上關於原住民的書籍不多,大部分都是研究類居多,或是過去人類學家寫的。在《日治時期阿美族農業形態與部落環境變遷》裡,我看到了一句話,學者認為阿美族在生業上,是分為採集及採備,採集是非自己培育的野菜,採備則是需要自己培育的植物。我認為很適合放在每個人身上,採備是每一個人身上原有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