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址的選擇
開店的城市鄉鎮選擇、區位選擇,對於籌劃經營一間書店有非常大的影響。城市的藝文消費者多,容易結識、並且成為長期支持的讀者,但是城市的藝文活動也非常的多,如何吸引讀者青睞得花上一番心思。在鄉鎮開書店,藝文消費者少,但是相對容易成為地方的話題,如何吸引地方的非核心讀者與或者選擇專注耕耘核心的藝文讀者,成為地方的藝文熱點,也可在經營的過程慢慢觀察,細細琢磨。
書店進駐一個街區,會逐漸聚攏志同道合的人,漸漸地成為街區的活動中心。宜蘭moku旅人書店林世傑也是這麼認為的,請參考以下「積累與轉譯:書店在地文化產業能扮演什麼角色」此文。
「位處鄉鎮的書店能聚攏不同社群居民交流中心的潛力
林世傑認為,有別於大都市的書店,地方鄉鎮的書店其實擔負了解決生活問題的前線角色,對地方長輩來說,書店老闆不僅是管理者,還可以幫他們協助處理生活的大小事,從文書作業到身體問題,形成特殊的生活圈。由於該地較沒落,龍蛇雜處,治安也有很大改善空間,林世傑希望可以改善這種情況,便從地方的大型公共設施做起,包含公園、廟宇和街區。
林世傑號召地方年輕人在旅人書店對面的公園舉辦市集跟音樂會,少見的音樂表演和親子活動也獲得好評。更有外國的音樂團體來參加,還引來電視媒體報導,對當地住民來說,這代表了被看見和自信,他們也積極成為其中的角色,不管是協助指路、維護環境,甚至也在市集買賣自己手作的物品,舉辦活動不再只是別人的事,也是他們一同參與交流的過程。」
講完區位的選擇,另外來談談書店承租的空間類型。
書店進駐的空間類型常見有:1.獨立店面、2.大樓公寓、3.文化園區、4.移動書店
獨立店面
獨立店面是台灣獨立書店最常見的進駐空間,能吸引過路客或對於使用各種交通工具的讀者來說都是較容易抵達,店家對空間的自主權較高,容易從空間裝潢呈現店主的細膩想像。在台灣比較常見承租整棟透天或者承租一樓、二樓或B1的店面,承租整棟透天厝的書店更能以功能性劃分書店的空間,有利於空間使用,比如說:圖書區與活動區的明顯劃分,能夠確保辦理活動(比如說演講、音樂表演等)不會影響到單純想來書店安靜閱讀的讀者。
大樓公寓
大樓公寓型常見於香港,因為地租高昂賣書利潤不足以負擔,獨立書店常常開進公寓大樓的高樓層裡,必須要進入大樓,搭乘電梯,走進特地某一戶才是書店的店面,因此,香港獨立書店又被稱作「樓上書店」。台灣不常見此一類型的書店。值得一提的是,從香港來台灣開店的「銅鑼灣書店」,因為選擇在台北市中山區開店,所以便又開到公寓大廈的高樓層裡,維持香港樓上書店的精神。
建議親自拜訪,感受開在公寓大樓的書店,亦可參考銅鑼灣書店臉書頁
文化園區
文化園區,台灣政府為了積極活化閒置空間,並且帶動文創產業的群聚加乘效益,重新整理許多文創園區並且尋求與民間單位的合作,獨立書店亦是常受邀請的一門行業。然而,受限於文化園區承租方的契約規定與整體空間規劃,也是需要細心確認合約條款,以免簽約後需要負擔許多額外的行政作業。但是,進駐文化園區常常受益於園區整體的大型企劃案或是其他進駐單位企劃的吸客效益,可長期大量觸及藝文消費者;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在一個園區滿足許多藝文消費需求,也是非常吸引人。舉例來說:台北華山園區的青鳥書店便是成功進駐文化園區的案例。
建議親自拜訪,瞭解文化園區內的進駐單位串連的可能性,亦可參考青鳥書店臉書頁
移動書店
移動書店,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妥協方式,有些書店老闆平時有個人工作,假日才會帶著書到固定的地點或是跟隨市集、人潮去展示,海外也常見有改裝貨車的書店,一邊旅行一邊分享自己的書。但在台灣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是用擺攤車的方式做生意,也有書店初期也是先將書放在車上,一邊去各地書店見習,然後一邊嘗試與各地的讀者接觸後,將這些經驗用在後來的開店計畫中,也算是為開店前的一個準備儀式。
更多精彩文章: